创业创新重实践,弘扬渔家新风情
——记秀山乡团委渔农村青年创业工程
共青团秀山乡委员会
2010年4月28日
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,进一步加强我乡基层团组织建设,我乡团委在县团委的统一领导下,积极推进团建创新,发挥共青团品牌工作优势,确立渔农村青年创业工程为亮团工程的主线,不断提升团组织服务大局、服务社会、服务青年的能力。纵观全年,我乡青年创业工程取得了较大的成效,具体如下:
一、设立专属机构,完善渔农村青年创业工程的管理系统。
乡团委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秀山乡青年创业扶持中心,设立专门的便民窗口,并配置专人责任窗口服务,积极向渔农村青年提供服务咨询、就业信息、决策指导、技能培训等菜单式服务。并建立了乡镇社区一体化的窗口对接服务,按年度月度进行情况汇总,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和解决措施。
二、加强培训力度,提高渔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综合能力。
在正确的分析和总结前提下,乡团委结合秀山产业经济发展布局和市场配置的需求,投入人力、财力等资源,联合乡组织部门,劳动保障部门等,聘请专家老师,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各项渔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技能培训。全年投入培训资金10万元,共计计算机培训300余人次,叉车培训80余人次,宾服培训40人次。
三、促成校企联建,促进渔农村青年就学就业联动建设。
深化校企联建模式,积极建设职校团建,将常石技校的团组织与常石企业团总支联建,以团组织为平台,促进技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交流与沟通,为将来就业创业打好基础。09年6月份常石技校首届40名毕业生赴常石集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习,系统化训练实践操作和尽快适应企业工作。
四、注重项目助推,拓宽渔农村青年投身创业创新途径。
结合乡党委政府改造三礁渔村风情一条街中心工作,乡团委积极协助,整合资源,建立三礁渔农村青年创业基地,以开办渔农家乐为先行,全力培养渔农村星火带头人,构建青年创业行业链,广泛提供青年创业就业项目,促成渔农村青年转产转业。目前三礁渔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已初具雏形,全街现共有7家渔农家乐营业运行,其经营者大部分为青年人,其中以秀山郎渔家客栈为典型代表,在去年的旅游旺季,共接待了15000人次,创产值50万元,这对于原本闲置在家的渔农村青年无疑是致富之路,在团县委的大力支持下,秀山郎渔家客栈积极申报了浙江青年最喜欢的特色农家乐。
五、努力拓宽渠道,探索渔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帮扶长效机制。
乡团委以培养部分渔农村青年创业带头人为中心,开展青年创业事迹交流会、激发渔农村青年自主创业意识,以点带面,全力做好“扶起一个,带动一批”创业就业工作;借助组织民间自发筹资、青年小额贷款渠道、党政创业优惠政策等措施,帮扶创业青年缓解资金压力。在今年党政全力扶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下,渔农村青年积极开店创业,兰秀大街上美容店、服饰店陆续开业,改变了原来单一落后的集镇面貌。乡团委在上级团委和乡镇团委的领导和支持下,继续努力做好渔农村青年创业工程,在实践中努力探索,提炼总结,反复推敲,争取达成科学系统的可行性长效机制。
|